视察队伍并不急于赶路,而是缓步慢行 。欧阳轩每到一地都要停下来,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二、三月甚至半年,深入村寨厂矿实地考察并听取民意。这种方式不仅发现了诸多问题,又亲近百姓,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在两淮地区,欧阳轩纠正了州县官员强推巴蜀屯田模式的错误。此地天灾频发,黄河和淮水泛滥无常,加之长年的战乱使得人口锐减,大量田地无人耕种。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州县官员为了政绩不顾百姓反对,在河流及湖泊旁建立开垦屯田点——理由是这些土地最肥,却因此埋下了水灾的隐患。
欧阳轩听取了百姓意见,下令将屯田点改到高地或低山丘陵处,这些高朗土地虽然不如水边土地肥美,却也适合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耐旱作物,更重要的是安全无虞。除此之外,当地州县也按欧阳轩的建议,将原来“堵”的防洪思路转变“疏”,把河湖潴泽划为保护区,严禁私自围湖造田或改造河道,又将地势低矮处划为泄洪区。帝国现在百废待兴,根本没有人力去整治黄河和淮水。帝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即便人口再增长数倍,各省也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开垦。海外领地更是广袤,仅野牛大陆的可耕地便是汉地十八省的数倍以上。
17K小说网 VIP章节, 余下还有8个段落 ...
《第七百二十六章 巡狩各地(二)》最新评论
评论本章还没有人发表评论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