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小说网 >> 男生>> 玄幻奇幻 >> 蓬莱云雨 [书号3137712]
选择背景颜色: 1 2 3 4 5 6 7 8
选择字号: 特大

第九回 长宫庆北境送远客 徐国师东渡到蓬莱

《蓬莱云雨》 上姚居士/著, 本章共8886字, 更新于: 2020-05-18 13:39

引几许《记蓬莱》一首,诗云:

诗心错乱意相猜,读作轮回影上台。

总也逍遥尘外走,繁华折尽是蓬莱。

众人点头,约行十几里,早有探马来报:“言北境国主况珍明天会客北峡关。”

长宫大喜,领众人来到关下,却见北峡关,青山环绕,绿水盘旋。关口上有一寨,仰望约有四十五丈高,自下而上,皆为连山青石,只有一条盘山大道直通大寨,却好不险峻。路口转角皆有小寨为犄角之势。

长宫庆对长宫无极道:“贤弟你看此关如此险峻,不愧为蓬北第一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不为过。我看北境国不乏排兵布阵的行家,如此扎营,无懈可击。”

无极道:“兄长说得是啊,我们可先找万儿,再作计较。”

长宫庆见天色已晚,传令三军扎营,忽见关下又有一峡谷,谷中有河道,料定长宫万在内,便欲前往,却见谷内长宫万果然领一票军马赶来,见了长宫庆跪拜请安,来人正是长宫万,万说已将国书投递。长宫庆又令无极入关通报。

无极上了关,行不三五里,便被守关将士擒拿,搜了身,并无暗器文书。少时便见关口走出一人,年约三十五六,生得白胖,虎背熊腰,两眼有神,见了无极道:“你是何人?何敢乘夜偷关?”

无极笑道:“下官长山国亚卿,国主长宫庆族弟长宫无极,入关陈明原委。不知阁下高姓大名?”

那人道:“下官北峡关总兵境章荣,当今国丈便是我的堂叔。闻贵国借关,让在下先来打点。待我下关相迎。”

说完境章荣领众出关,各申原委。当下就迎众人关中歇息。”

到了中午,徐福等到了,长宫庆引荐,境章荣即在营中排下酒席,请了徐福一众。

徐福见是便饭,私下对长宫庆道:“我天朝上国,不远万里而来,怎敢如此怠慢。”

长宫庆忙言:“国师千万不要这么说。这里可是蓬莱王庭北境,比不得中国。北境国主况珍非比寻常之辈,更兼国丈苗台,文武双全。若起纠纷,我长山小国可担当不起。”

徐福问道:“君侯如此言辞,不知道这北境国况珍有什么特别之处?”

长宫庆道:“北境乃王庭北方京畿重地,上古境章氏开国君主与蓬莱王大明公王是表姐妹,他的长子又是大明公王侄女大德圣王的夫婿,因此同气连枝。圣王以其族本国丈娘家,便将蓬莱北境附近南至况城、浮城北到富查一带的膏腴之地封给了境章氏,令其夹辅蓬莱,永镇王庭。这北境国。沃野千里,辖九座大城池,兵强马壮,更兼北峡关为蓬北第一关。

“那上代北境国君境章华膝下无女,只有两子,他的堂表姐况城君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况玉,为况城少君。次女况珍为况城令,辅佐少君治城。三女况英。蓬莱先王便作中,令国主挑选一人为儿妇取到北境国配其长子苗台,其子丰台便为况城之婿。本来况英与苗台年龄相仿,境章华却以况珍最贤,不顾她比苗台大三岁,便迎为儿妇。让次子丰台入况城为况英之婿。

“况珍便辞了况城令,来到北境,不久便拜为北境国相,辅佐婆婆治国。因况珍治国有方,闻名于诸侯。后华将死,举国托付给了况珍。临终向朝廷上表,传媳不传子,便立况珍为北境国主。我旧年与国丈苗台同征西荒,有一拜之交,因此了解。”

徐福一听,方知蓬莱风俗与中国果然大不相同,暗暗称奇。

第二天一早,境章荣来报:“国主有请。”

长宫庆大喜,随即率至北境国,正欲通报,忽一票人马迎面而来,当头却见三五武士迎着一五六十岁妇人立在关口之内。那妇人两鬓斑白,体态瘦弱,头戴丹霞翠珠,衣衫古朴。咳嗽了几声,荣慌忙参拜。长宫庆知是况珍出城迎接,便令毕共、九黎等在城下列队等候,自与无极、长宫万等出迎至关前。

果然见况珍率一班文武下关,各叙长短。长宫庆说:“感谢贤君迎接,只为何不见国丈前来?”

况珍道:“我家苗台身体不适,难以出关。贤君来此,本应早日迎接,可惜国务繁忙。”

长宫万也来赔礼,况珍道:“我得子如世子,死便可瞑目了。可惜小女玲珑,娇生惯养,小儿况仲,体弱多病。”说完摇头不止。

长宫庆听言,微微安慰几句,又请徐福来相见。徐福已知虚实,便说了些溢美之词。况珍只是略略致谢。便请众人入城,当日令境章荣设宴相待。

长宫庆道:“蒙君盛情,十分惭愧。”

况珍咳嗽几声,见徐福在侧,只不甚言语。长宫庆只得说:“中国国师代九州共主秦王巡游东海,欲结好于蓬莱,还望贤君放关开道。”

况珍道:“我等与中国上千年不同往来,今国师突然来访,尚未奏报我王,如唐突放行,恐有失君臣礼数。且让国师在城内住几日,容我奏报大王,再按大王旨意行事。便请贤君与小君一道去北境城一趟,再计议一番何如?”

徐福一听,十分不悦。当日宴饮,不欢而散。

况珍下了宴,长宫庆来送,况珍说:“我看徐福巧舌如簧,非正人君子。贤君与他倒亲近,如引荐与大王,恐非蓬莱之福。他在贵国,停留已超过十日,已然不合蓬莱方国接见外使礼数,恐被朝中小人知道,又在大王面前搬弄是非。故我暂时不敢贸然放他出关,不如留他八九日,遣送出国为好!。”

长宫庆道:“感谢贤君提点。只是徐国师不远万里,不辞千辛万苦而来,可为忠于王命。中国与蓬莱说是两国,其实同源,我不能失礼。如不接见,恐失中国人心,有伤两国上古之好。何况中国是我老家,老家来人相求,于公于私小君不能拒之门外。”

况珍道:“贤侯放心,改日国中设宴,再问长短。我且快马奏报朝廷!”

长宫庆欣然允诺。况珍又邀长宫庆一行入国中与国丈臣属相见,独留徐福等关内歇息。

又转一日,便着人请徐福至国中相见,徐福见此一回乃是国宴,便兴高采烈,喝了一杯,便令侍酒官倒酒一杯,让左右捧起,然后起身长作揖道:“本代王国师奉秦王之令,出使蓬莱,共结盟好。福何德何能,敢受此重礼相待。我谨代中国秦王敬各位一杯。”说完捧起酒杯,一饮而尽。

况珍道:“国师远道而来,本应引荐我王,可惜我蓬莱与中国,数百年不相往来。可谓源远情疏。小君恐怕国师此来,或别有良图。又有东隅不时来犯,边境不宁,恐难策安全,国师不如早回中国。”

徐福一听,颇为不悦,便起身道:“贤君所言差矣。寡君秦王陛下久慕蓬莱仙境乃贵邦上国。欲结好与贵邦之心久矣。福不才,自荐于王,不辞辛苦,长涉远渡,方来贵地,心不可谓不诚。正因数百年不相往来,今不乘我助秦王完成九州一统大业之际,踏云水而来结好,更待何时!有道是:‘源远流长’。我有王命,只求盟好,岂能有异心。如中国与蓬莱结好,东隅必不敢来犯,边境不会不宁。贤君既为蓬莱股肱之臣,当在贵国陛下面前多多美言才是。”

况珍听了,沉吟不语,心中颇为不愉。

此时,徐福又说:“昔日蓬莱上古共主大明王有《蓬莱志》云:‘得朕玉牒,蓬洲九千里,经纬畅通。如远客有怀此国书者,永勿弗许!’不知此言,贤君可知?”

况珍一听,大惊道:“上古传言至今,莫敢相忘。国师何以知斯言也。《蓬莱志》乃大明公王恩赐风伯云、赤松子雨二位使者的。不知你从何得知有此志书?”

徐福信口道:“实不相瞒,《蓬莱志》乃是我徐家祖上传下来的。我先祖徐国开国君若木之父名叫伯益,乃是大禹王定东海的大功臣。启王得天下,封若木公为副王,东镇海滨,立国在徐。徐公便派二位使者出使蓬莱,大明王所赐玉牒,二使便上交我徐国先祖,便一代代传到我手里。”

况珍见其言辞犀利,却华而不实,顿时疑惑道:“《蓬莱志》与大明公王玉牒,不过上古传说,未知真假。国师所言,恐怕也是道听途说吧。”

徐福道:“贤君不信,我便稍列蓬莱山水洞天,望国君闻之。”

徐福便侃侃而谈,即将《蓬莱志》所记山水略说了几处。况珍听了了,大惊失色,摊坐在席。众人疑惑不已,慌忙来问。

况珍心想道:“我蓬莱仙境,物富民膏,觊觎者东海南海便有数十国,便是神仙,也会向往。然而之所以能长治久安,是因为历来鲜为外人所知。没想到上古《蓬莱志》却在中国传下来,上面我国山水洞天,各有所载。如此泄露出去,恐蓬莱永无宁日。”

便即上表徐福出使蓬莱之事。当下留徐福、长宫庆等在北境国住下。

如此数日,忽浮城境章应差人报,朝廷有特使来。况珍道:“快请!”

不多时,却见一妇人,年约五十岁,乌发盘髻,着青边紫袍,举止庄重。况珍认得是宗太宰龙栖鸾,况珍寻思:“如何不是传令使节,也非奉谕官,派宗太宰来作甚?”

她知宗太宰乃大王已故先王老国丈龙栖氏的族妹,今王嫡国丈之姑,不敢怠慢,便分宾主坐定道:“什么风尽把皇姑吹来。小君惶恐不已。”

龙栖鸾道:“大王华诞在即,礼仪繁琐。我与右太宰着实忙不过来。大王又想着贤君,特让老妇来相请。”

况珍寻思道:“大王怎会想我,必想铺张华诞之仪,又怕群臣说闲话。”便说:“臣感谢大王厚爱,正想把北境国事安排好,便即过去。”

太宰道:“大王心急,还请早日动身。大王又听说中国国师也来了,刚好又逢华诞,十分欣喜。让老妇亲来传口谕。必以国士之礼接待。让来访车驾绕道大东关,再入蓬都,沿途城邦,都要大礼迎接,并用车马护送,以显蓬莱待客之道。”

况珍道:“什么?绕道大东关?从北境去王都不过百二十里,如此平白多出数百里,而且沿途都要大礼迎接,车马相送,劳民伤财,大王是唯恐天下不知吗?”

太宰道:“贤君不要动怒,大王好客,君非不知。中国国师前来。大王认为这时千百年来的大事,群臣也是意见不一,最后大王下旨定夺,谁敢多言。”

太宰传令告辞后,况珍与国丈苗台相送,即召文武,说明太宰来意。众官议论纷纷。

况珍道:“既然王命急湍,本君与玲珑便与皇姑先去王都。你等各司其职。”

境章荣道:“君婶放心,我等自当尽力。专侯婶娘回来。”

况珍安排已毕,即来见长宫庆等,说明原委。

长宫庆道:“既然大王已有恩命,我自保徐国师绕道大东关,贤君既有王命,可先入王都。”

况珍道:“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蓬都再见吧。今日小君在十里坡为你们设宴送行。”

长宫庆、徐福等各个称谢。众人出了十里坡,过小龙领,出洛阿城,再过了五岭三关,出小关口,所经数国十几城,无不列道。徐福自觉春风满面,无过如此,心中狂荡不已。

忽九黎来报,前锋车仗已到大东关关口。众人看着关口,见蓬都风光果然与众不同。猛抬头,两座大山挡住去路。正前方一座遮天蔽日,峰岭沧桑,山脚却是花红柳绿。

那西南方的却远在远处,见不得山脚,是白皑皑的雪峰。

徐福看着蓬莱风光,果然风景如画,抬头看,只见祥云霭霭,远方看水天相接,河水自谷口深处而来,波光潋滟,如同细风吹蓝芷,细浪轻卷。忽然似风儿拨开云层,却又见:天似瑶池王母甘露轻泼丹青,云如广寒嫦娥玉面略施粉黛。向上看:山峦耸立而净秀,向前看:阡陌纵横而交通。鸟声婉转水声和,悠悠跌宕;清风和谐松风拂,阵阵沁肠。高处看:树稀奇而多样,低处看:石奇形而怪状。脚下看:别样草色绿作毯;身前看:分外花容红是妆。正是:世外桃源,山山皆为胜景;人间仙境,处处都是风光。

长宫庆道:“国师你看,此处风景甚好。你看前面那座巍峨高山,挡住去路,乃是画艳山,山上奇花异草甚多。”

徐福又是惊叹,便说:“敢问君侯,不知能否攀登?”

长宫庆道:“如国师要去看一眼风景,倒也无妨。我即将人马山下驻扎,便与国师走一遭。”

长宫庆即令扎营,又命九黎入关通报。便与徐福及长宫万、无极等陪徐福登画艳山。

徐福又看西南大山,日照之下,雪峰放着五彩神光,便有无限向往之情。

长宫庆又指着那座山道:“你看那里,乃是蓬山,便是蓬洲第一山。高万仞,终年积雪,山顶平旷,方圆百六十里,传说上面有上古大明王为风伯雨师建的一座甘露宫,可惜至今无人上得去。”

徐福道:“巫山也有甘露宫,有甚稀奇。”

长宫庆道:“传说此甘露宫非巫山可比,乃是用蓬山山顶雪琉璃岩雕刻而成,天日为马,青云为车帐,驾马盘头,则星辰起舞。”

徐福惊奇不已。众人边说边登高,半天方到一个小包尖上,众站在山头朝下看。山高路迫,不免让人惊心动魄,思绪不宁,但见天上风起云涌。睁眼看来,鸟瞰人间,城池仿佛星罗棋布。忽然俊彩飞逸,紫气升空。山峦流水,三渡船舟,渔樵唱和;亭台楼阁,高屋建瓴,九重宫门。

长宫庆指着赤殿橙宫道:“此处便是王都了。”

徐福欣然笑道:“蓬莱仙境,果然不凡。我终于究竟还是到了。多少辛苦,也是值得。”说完也不禁潸然泪下。

逢迎等皆问:“国师前番几次遇险,未尝如此。今蓬莱王都就在眼前,怎么竟然如此伤心。”

徐福道:“我千难万险,非容易来。今日到了,不枉辛苦一场。我若回中国,必名动天下,如此足慰平生。岂能不下热泪!”

长宫庆等点头。众人又自说了些闲话,见夕阳西下,落霞滚滚。便戴着云霭下山。

当日食宿安排已毕,便各自歇下。

第二天早上,便见画艳岭上上旌旗避空。长宫庆遥望,两列人马,足有四五百之众,为首一将,金盔银甲,长枪红马,气锐神秀,威风凛凛,拨风迎面而来。后又有七八位少年铁甲将军随行,好不威风!

徐福大惊,长宫庆道:“国师不要惊慌,此乃是迎接我等的。”

徐福乃安。只见那将上前,见长宫国主,两厢施礼。乃对徐福道:“国师这位乃是镇国将军,当年其鼻祖海天授大将军征伐北海有功,因托镇国大将。”

徐福慌忙施礼道:“久闻大名,幸得相见。我乃中国国师徐福,给将军请安了。”

海天答礼道:“末将镇守大东关,奉王命出迎。请长山国君引着中国国师随我入关。”

众人大喜。海天即令人起军车,载着徐福等盘旋而过画艳山。下了山,便有一条大河拦住去路。那河乃是两水相合,一支自西南蓬山而来,一支自西面关口而出,自画艳山东北角流出,河面旷阔,深不见底。

早见兰舟自关口出来,为首一人青面长袍,见了海天,忙下船来。

海天对徐福等道:“这位乃是我的副官桐远。让他驾兰舟渡口入关。”

众人下了车,便有左右扶到船上。自谷口缓缓而入。两列青山,如屏如帐,奇风怪景,美不胜收。

一片片兰舟行了二九水路,便见前三五里处乃是一瀑布,宽如海潮,如一道白练自银河中落下来,声如镇鼓,气壮山河。

海天道:“国师请看,这就是落马川。传说仙人来此,也不能偷渡,便是天马行空,也要落将下来。”

徐福叹道:“啊呀,真是凶险啊。”

海天道:“本来翻过此山,便是王庭,可惜过不去,我们要靠岸,只有一条小路入关。今晚就在关中歇息。”

众人点头。

海天便令船队靠岸,自从山道攀登,众人保着徐福等,逶迤而下,攀爬而上,半天方到关内。

见一派山河,三山耸秀,四水来朝。但见两座石山相连,中间却断开道口子,仿佛是一座山,被一个大剪刀剪开了一般,那两座山又如同两扇大门,门开处,落日余晖照映,如峨眉红妆,美不胜收。徐福笑道:“果然好山!”

言罢翻过山门,豁然开朗,路随坡下。众人双目看着远方。但见蓝天翻滚着白云,青山如带,层层如波浪般。那波浪之下,便有一座大寨,大寨远方亭台楼阁,犹如翼展笋立。依山傍水,便是中军所在。海天引众驻扎,却见他对桐副官叮嘱几声,桐远随即带着三五心腹渡河去了。当晚众人寨中留宿。

次日一早,桐远领着一票人马铺面而来,为首一名女官,髙髻长襟,宽袖紧带,年约十七八来岁,容貌丽质,见了徐福等,从容弯腰,躬身礼拜道:“司宾于正清风奉王命前来,恭迎中国国师徐福等。请国师随我来。”

众人欣喜见礼,清风又道:“大司仪于正子说长公主有令,令国师等转道朝阳门。”

海天摇头长叹,没奈何,便令渡河往西南走了几里,沿着山路复往西行。那路微坡连绵,绕山而上,却也宽阔,左系河水,右带山峦。山接着水,水映着山,一路绿树红茵,仿佛进入一张山水画中了。扁舟弄波,车轴马辔之声,又添几分幽情。

行了一里之地,眼前又是一条河。河水清且涟漪,河中游鱼,河岸绿柳,清风徐徐,河边浣女渔夫对答,不禁让人又一种心思涌上心头。

徐福等鱼细看时,一道拱桥如飞虹般飞入眼帘,又似蛟龙腾空,秋月弦挂。众人上了桥。桥头石碑书:“天街踏虹”四个字样。桥上石阶都刻画着各样花草纹理,惟妙惟肖;栏杆都雕刻着珍奇鸟兽,栩栩如生。便在中国也从没看过这些,忍不住又是一阵赞叹。桥左右栏牌上雕刻着一联文字却还认得。联曰:“

飞虹捧玉砌,

素带抱清流。

众人各个赞谈不已。过了桥,便是一条宽广的大道。两旁柳絮因风,癫狂起舞;桃花灼灼,别样风姿。桃柳岸里,隐隐见两边房屋,点缀着白墙黑瓦,好不惬意!

再看前方,见有一道石磊城墙,连绵如潮,阻隔视线。城墙头上是一座城楼,城楼上旌旗招展,城下一道高大的拱门,有两扇大红门堂大开着,门前又有两头石雕麒麟,肃然而立。

却见各色行人进进出出,何止千万。来往的众人都把异样目光看着车队。海天一马当先到城门下,门楼上有“朝阳门”字样。正欲进去。却有三五个兵士齐到门前,叉手而立,拦住去路。

他便对众人道:“镇国大将军大东关守将海天波奉大王命,引中国国师徐福便入王庭,拜谒大王。本欲从青龙门而入,只因大王有令,要自朝阳门入宫,请朝阳门总兵速速派人迎接。”

海天却驾车而入,门前也有人马,为首一少女,体态修美,青袍铁甲,容光焕发,手中一杆丈八混铁钩镰枪,舞动之间又有一股阳刚之气,她走出门前,喝退众守门卫拱手道:“朝阳门副总兵包胥雅奉我家总兵妍真君之令在此等候多时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将军海涵。总兵接到王命,令大队人马城外驻扎。中国国师与随访人员及长山国君臣等可入王都。妍总兵已入王庭侯旨去了!”

海天欣然道:“妍总兵办事果然妥帖。”

随即回队,告知清风,令大队人马城外驻扎,便入城来。

入了城,又是一条长街。行了约十丈之地。左手边朱红门两扇,红木雕云龙高槛,瑞兽咬牙挂着赤铜门环。抬头处有“瀚海庭”三个字,门左右坐两个灰黑长棕毛青石狮子。徐福等正寻思时,却从里面走出一个身穿海蓝色长衫的少年,头搭青丝巾,足蹬高头履。海天笑道:“此乃吾弟海天魁。”

海天魁道:“国太宰姑惜大人有令,让国师等先来某家邸瀚海庭歇息。”

海天波大喜道:“如此甚好。那么徐国师,长宫君请了。”

清风道:“既然如此,下官便先回去复命去了。”说完礼拜了海天,便自去了。

海天波领着二人入府,见外府宽大,都陈设兵器图谱。海天魁道:“国师与长山国主世子等且随我中府歇息。”

众人随他到了中府,又见中府陈设,皆简洁得体。唯有一副中堂,画着也非山水,也非人物。乃是海涛汹涌,中有一叶扁舟,舟上一人,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众人暗暗称奇,画上更无一字一联表述。徐福本欲问个究竟。海天波却吩咐了茶水,复对众人道:“我且去更衣,少陪。”

众人还礼。海天波自入内堂。一切都是桐远并海天魁招呼。

少时,海天波出来,已经换了套深色紧身长袍,墨冠青带,翻底黑靴,多了几分威严。海天授道:“国师等怠慢了。”

说完又令上了些茶水。又吩咐筒远外庭招呼其余客人。

如此便在瀚海庭歇息了一夜。

次日一早,海天波亲自驾车载着徐福并长宫庆,其余众人随后而来,过了长街,往南自是热闹非凡,约莫走了三五里,过街又是一门,门上书“朝阳”字样,门前一队人马守护,见包胥雅侍立一少女身后,再看那少女,容貌清秀,白嫩姣好,身披猛虎厉服,金甲赤带,手握雌雄双锏,威风凛凛。

海天波一见,面红耳赤,慌下车来,便即过去寒暄。徐福疑惑,长宫庆笑道:“此乃是朝阳门总兵妍真君,鼻祖母妍芳乃大明公王时朝阳门总兵,因征西荒有功,加封司马侍尉,有功于社稷,故后辈可世袭朝阳门总兵。”

这时,二人与他们见了面。妍真君道:“国师、国主,妍真君奉诏迎接。”

长宫庆欠身道:“总兵有礼了。”

这时长宫万冒出来说:“久闻妍总兵大名,在下长宫万给总兵见礼。”

妍真君冷看了他一眼,欠身答礼道:“有老国主在,世子言重了。”

长宫庆自知颓唐,喝退长宫万。妍真君便与海天波左右开道。

略走了一阵。车停了。海天携二人下车道:“我们到了瞰月桥了。”

徐福下车看时,果然又一座桥,却是较前小了不少。仅仅一丈来宽。桥头有卫兵把手。海天道:“过了此桥,便是王庭,需下马步行。”

徐福道:“我乃代王国师。岂可让我步行。”

长宫万不忿便欲要上前理论,却见妍真君道:“自古入我王庭,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中华上邦,以礼治国。国师既然口称有代王之尊,天子尚且有礼,国师难道还不懂吗?”

海天听了微微点头,徐福心中不畅快,却也无言以对。便把袖子一挥道:“本国师刚才是说笑,走马观花又有何趣味,步行刚好看风景。”

众人又道桥前,此桥栏杆皆雕刻龙鳞纹,比前不同,纹理更加细腻,更是精致。又忍不住赞叹。

过了桥,便是一道门。过了门是广场,广场四周,宫墙如锦障,脊角林立。所经之处,皆有武士站立,宫官守侯,更有彩女邂逅。

众人穿了一道长廊,皆是红木盘云柱,梁栋龙凤墙,屏门雕奇花异草之姿。海天波道:“此乃九间盘龙殿!乃君臣议政之处,过了此殿,有七晋长杉厅,是会客之所。过了厅便是龙居殿乃王驾寝宫。又有龙泽宫乃是三官朝拜之地。且随我来。”

海天波领众,过了一个七晋厅,又是一道城垣,垣下穿过一门,乃见一座巍峨大殿,三檐四坡顶,琉璃穿山脊,脊上有二龙戏珠。二人上前,踏着青石磨玉嵌铜丝台阶。

徐福等中国人看得呆了。海天道:“此即龙居殿,这台阶一共九十九步,有‘九十九步上龙厅’之意。每步宽一尺二寸,高三寸六分,长二十四步。”言罢领着众人一路往上行走。正似如踏天街,看看四周,多少楼台,尽在眼中。

到了殿前,但见正前玉台高处,是九间屏风雕花门,朱红盘龙柱,围回廊,须弥座,雕梁画栋,泼水纹山河图。明堂开阔,左右有拥戴之势。

徐福道:“观蓬莱宫殿,恐怕只有咸阳宫方可媲美。”

海天波笑道:“冰山一角而已,何足道哉!”

徐福惊叹道:“原来如此,我大秦阿旁宫,覆压三百余里。”

海天波等听了都十分吃惊道:“果然上邦大国,非敝国可比。”

徐福叹笑。

这时却见十几个彩女并三五青衣红巾的女官拥着两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来了。两个人都是银冠高髻,蟒袍玉带。左边左手托这白玉如意,右边的托着青玉戈。

右边一人道:“大司仪于正子恭候国师多时了。”又指着身边那位道:“这位乃是国太宰姑惜绮凤大人。”

徐福道:“久闻盛名,让两位大人久候,幸何如之!”

于正子笑道:“于正也久闻国师大名了。今日相会,当为幸甚!”

长宫庆道:“有劳二位大人了。小君愧不敢当。”

姑惜道:“长山君有礼了,贤君一路劳苦,何必客气,且随我来。”

长宫道:“按理当由宗太宰与大司仪在此等候,怎么不见龙栖大人。”

于正子道:“龙栖太宰自况城回来,在西林苑正忙得紧呢。所以就由国太宰全权代理了。”

姑惜点头,众人彼此寒暄。于正子道:“且随我殿内歇息。”

说完便引着众人转过一道宫门,却见上书:“蓬宾阁”,左右并无楹联,只有一诗匾写道:“

青鸟传佳讯,巫山云雨茫。宾至如归宿,有朋自远方!”

此时只见阁里出来一人,后面又有六名美姬跟随,见了海天道:“海天将军,大王并不在此处?”

说话间,那人到了门前,乃是盘龙束龙纹蟒袍,白玉素带,略有王者气息。徐福料是必蓬莱王室贵胄,正欲见礼。却见众官口称“王子。”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作者寄语:
wap_17K
  • 下载17K客户端,《蓬莱云雨》最新章节无广告纯净阅读。
  • 17K客户端专享,签到即送VIP,免费读全站。
更多

编辑推荐榜

1 大展鸿途
2 风起龙城
3 大秦第一熊孩子
4 仙穹彼岸
5 特种兵之最强国术系统
6 当昼与夜再次相遇
7 夫君寡嫂生野种?来!做亲子鉴定
8 重生改嫁战神公爹,家暴前夫吓尿了
9 协议结束,亿万总裁跪着求续约
10 少年战歌
资讯快递
人气热销 言情热销
潜力大作 女生必读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猫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终见光明

2 校花别沾边,重生的我只想搞钱 作者: 十万字
都市小说 789066 字
都重生了,还不好好搞钱?

3 我死后,姐姐们才开始爱我 作者: 木马非马
都市小说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开始知道爱我,可我已经死了

4 上门狂婿 作者: 狼叔当道
都市小说 8171953 字
上门赘婿,受辱三年,期约一到,强者归来!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独行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这是个废材靠着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骑牛
都市小说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7 这位诗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几春秋
历史军事 1194814 字
这位诗仙要退婚:文韬武略

8 玄幻:遇强则强,我的修为无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帅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获得遇强则强系统,我直接啪啪给了天道两个大嘴巴子

9 红豆缘:炮灰也要长命百岁 作者: 翘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开局炮灰剧本怎么办?不慌,苟着苟着就到大结局了

10 神龙诀之九龙剑诀 作者: 光环美男
仙侠武侠 1003350 字
江湖传闻要是得到《神龙诀》,就可以称霸武林!

《第九回 长宫庆北境送远客 徐国师东渡到蓬莱》最新评论

评论本章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哦~
我来说两句

换一换